《孩子放假不代表放养!美国幼儿园5个时间管理方法,屡试不爽》
推荐理由(elva导师):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强弱意味着自律和自控的能力,如果在你的身边有孩子,那你应该能发现,那些比较优秀且成功的孩子,大多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,都有着很清晰的时间观念,换句话说,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,不是智商,而是一个孩子的时间管理,但往往因为放假在家,家长很是迷茫没有更好的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,一旦假期模式开启寒假模式开启,让孩子放松之余,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规律、沉迷游戏、做作业拖延,以及可能出现“假期综合征”等等。
每天早上起床拖拖拉拉,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起;每次出门,临走前就各种磨蹭,不是忘带这个就是没穿好衣服;明明可以一个小时写完的作业,非要写到半夜......但是孩子放假并不代表就要放养。如果您也有类似情况,那么这篇文章值得您细细去读!
按照三分法来分,“时间观念”可分为自然时间、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。
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;
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,是客观的;
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,是主观的。
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这一点: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,你只觉得坐了片刻;如果你坐在一个热火炉上,片刻就像一小时。
在孩子身上,也是如此: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,两小时都不嫌多;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,半小时都度日如年。
如此说来,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,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,至少包括两个方面,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。
时间观念的启蒙,真的可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。
美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培养时间管理概念,幼儿园里面会从点滴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活规律,还会把每天的日程规则挂起来,用图片展示出来,从而让孩子有意识的知道自己几点该干什么事,其中有5个方法,非常值得我们借鉴,屡试不爽。
教孩子认识时间
走进美国幼儿园的教室,会看见教室的墙壁上醒目的挂着一个大大的钟表,旁边还有十分卡通可爱的课程表,孩子从很小的时候,就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。
2、教孩子理解时间都去哪了
家长可以画个饼图,协助孩子在上面记录每天的主要活动都花了多少时间,费时多的,扇形就大一些。这样孩子就能直观地看到哪些事情花的时间长、哪些用时短。
3、区分必需的和想要的
按轻重缓急的合理顺序来安排时间,是时间管理的要诀。美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很重视教孩子分辨什么是必需的(need),什么是想要的(want),让孩子明白有很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,是必须要做的。
4、学会设置任务的优先顺序
这个可以由父母来帮孩子分类:
· 重要而不紧急的。
· 紧急而不重要的。
· 既重要又紧急的。
· 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。
5、良好的规律是时间管理必不可少的
美国孩子到上幼儿园时,父母就会有意识地开始培养他们认识自己的routine(生活规律)了,把每天的morning routine &bedtime routine(晨间规则和睡前规则)挂起来:对于还不识字的孩子,就用图片表示出来,该什么时候刷牙、洗澡、上厕所、听故事、整理玩具,一目了然。
1、首先,家长对孩子假期的定位是劳逸结合学习。
2、了解最佳学习时间——帮助孩子了解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。有些是上午,有些是下午,还有些是晚上。
3、强调学习效率,告诉孩子不能一心二用做事情,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等。
4、按照假期任务、优先级别,采用规划方法和行动日志加以落实。
假如你认为你的孩子还不够自觉,那就需要想一些办法。如:小组同伴互助,4-8个人为一组,每个人承担1到2门的课代表角色,每天将一日的学习任务发到群里,学完打卡督促,还能同伴互助式学习解题。
对于孩子,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,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,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。古人所谓的“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”,是非常有道理的。
看到这里,相信很多家长能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了,但是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呢?生活中遇到孩子拖拖拉拉的情况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呢?
“孩子早上起不来”“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”“孩子吃个饭要花半天时间” “孩子觉得日子过得很无聊”……孩子拖延,父母苦恼,这样的场面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不断上演。 其实,家长们这些问题,都可以归属为儿童时间管理问题。